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西方比较政治视野中的族群动员:理论与局限

西方比较政治视野中的族群动员:理论与局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h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冷战结束以后的族群冲突浪潮唤起西方社会科学重新思考族群与政治的关系,形成四种理论取向:文化主义观强调族群内部强烈的主观联系和价值在族群动员路径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族性反应论认为族群动员的根本原因在于族群联系和相对剥夺的重合;竞争观强调在争取资源和权力过程中,族群领袖蓄意利用认同从而刺激族性;政治过程观侧重宏观政治语境的作用。虽然在没有民主价值传统的国家突兀地引入民主体制可能会引发族群冲突,但培育民主态度是族群冲突有效的预防机制。
【关键词】 族群政治; 族群动员; 西方比较政治理论;
引言:

【引言】冷战结束以来,族群冲突似乎已取代意识形态竞争成为国际以及国内冲突的源头,尤其是那些民主化的转型国家。我们已经目睹20 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南斯拉夫和苏联的解体以及新近北非和中东地区的某些阿拉伯国家在“民主化”旗帜下发生的一系列令人遗憾的暴力冲突事件。族群暴力冲突经常看似一般愤怒的随机爆发,没有什么精心的策划与组织,但实际上通常都包含一定程度计划性、组织性的行动,以及策略性的筹谋,这就是族群动员。族群动员是一个复杂而多向的过程。这里笔者意在梳理西方比较政治领域有关族群动员研究的新思想和新进展,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的新动态。

作者:
王剑峰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