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十一五”之初,中国环境保护部门提出要加快推进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从再生产全过程推进环境保护,即在生产领域推进由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的转变[1]。污染产生于生产的全过程,因此,有效地治理污染并不是单纯地处理已经排放出来的污染,而更应该是从生产全过程入手,降低可能产生的污染, 以及在污染产生过程中及时治污,这便是污染的全过程管理。分解来看,全过程管理包括:源头防治、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3 个环节。其中,源头防治指的是使用更多的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排放的可能; 过程控制指的是减少能源使用,以减少污染的产生;末端治理指的是通过污染治理设备和设施,处理已经排放出来的污染。那么,从“十五”到“十一五”,中国实现了如政策预期那样向全过程管理的转变吗? 又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全过程管理的实现?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