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气候政策选择的七种评价准则

气候政策选择的七种评价准则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气候变化一个典型的全球性问题是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不同国家或群体对其态度不尽相同,因此气候政策的选择存在多种评价准则,包括环境有效性、成本有效性、代际公平性、区域公平性、体制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伦理道德性等七种评价准则。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存在不同评价准则的竞争:首先,发达国家相对更强调环境有效性,而发展中国家相对更强调成本有效性。其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资金转移及技术转让方面存在区域公平性的争议。再次,各国在全球温升控制目标方面存在代际公平性的争议。理想的气候政策方案是能够综合各种准则,即充分考虑当代与后代、区域间以及人与自然间的公平,符合政治现实、法律制度和文化传统等体制约束,在可获得的技术水平下,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程度的环境改善。
【关键词】气候政策; 环境有效性; 成本有效性; 公平性与可行性
引言:

【引言】气候变化会影响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 对当代人和后代人都是一种潜在的风险。各世界组织、国家、学者等提出了许多气候政策来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如何评价并选择气候政策却存在很大争议。气候政策研究是一个典型的多目标问题, 存在多重评价准则。Philibert(2001)在评价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时选择了环境有效性、成本有效性、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性和公平性等准则。Aldy(2003)在评价全球气候政策机制时选择了环境产出、动态效率、动态成本有效性、分配公平性和灵活性等准则。Konidari(2007)在评价气候变化减缓政策时选择了环境绩效、政治可接受性和实施可行性等准则。杨怡敏(2012)认为气候政策的选择应遵循公平性、适应性和有效性的标准。另外一些准则也被用于气候政策评价,如社会认可度、透明度、风险性、伦理道德等。目前,气候政策选择中主要有环境有效性、成本有效性、代际公平性、区域公平性、体制可行性、技术可行性、伦理道德性等七种评价准则。

作者:
米志付 梁晓捷 王科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