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宋代杜诗“鲍注”考论

宋代杜诗“鲍注”考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宋代是杜诗学发展的高峰期,注家甚多,"鲍注"是重要的杜诗注之一。统计现存重要杜诗注本和笔记中保存的各种"鲍注",去其重复,共128条,数量较为可观。"鲍注"分别出自北宋后期的鲍慎由和南宋前期的鲍彪之手,今天虽已无法分辨现存"鲍注"作者归属,但根据对二人生平著述的考证,我们推测二鲍注存在一定的时代差异。"鲍注"内容涉及异文校勘、名物解释、典故出处发掘以及时事地理、历史事件、人物以及艺术技巧的解释等,不少精当的说法为后来历代注家所接受,其在学术史上的贡献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词】 杜诗; 鲍注; 鲍慎由; 鲍彪;
引言:

【引言】宋代是杜诗研究的高峰期,自从王洙校辑《杜工部集》问世后,“以王本为基础,杜诗的补遗、增校、分类、系年、笺注、批点、集注、汇评等研究工作蓬勃兴起”[1]306,这些工作奠定了后人对杜甫其人其诗认识的基本格局从而影响至今。宋代号称“千家注杜”①,可目前学术界除了对几本杜诗注专书以及少数注家有较为系统的研究之外,对大多数注家及其杜诗注还缺少专题研究和深入了解。上个世纪80 年代前期,林继中在萧涤非先生指导下选择赵次公杜诗注辑考这个论题并在90 年代初最终完成[2],此后类似的宋代杜诗注辑考成果还比较罕见。近10 余年来,莫砺锋、蔡锦芳、郝润华、聂巧平等学者对宋代杜诗注家在周采泉《杜集书录》、郑庆笃等《杜集书目提要》工作基础上又有较深入的研究。不过,由于宋代杜诗注家甚众,可开垦的地域还很广阔。近年来,伴随着文学经典再次回归主流视野,杜诗接受史及杜甫研究史之研究渐趋热门,但对历代杜甫研究著述还缺少全面、细致、深入的清理。

作者:
吴怀东;徐昕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