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宋代是杜诗研究的高峰期,自从王洙校辑《杜工部集》问世后,“以王本为基础,杜诗的补遗、增校、分类、系年、笺注、批点、集注、汇评等研究工作蓬勃兴起”[1]306,这些工作奠定了后人对杜甫其人其诗认识的基本格局从而影响至今。宋代号称“千家注杜”①,可目前学术界除了对几本杜诗注专书以及少数注家有较为系统的研究之外,对大多数注家及其杜诗注还缺少专题研究和深入了解。上个世纪80 年代前期,林继中在萧涤非先生指导下选择赵次公杜诗注辑考这个论题并在90 年代初最终完成[2],此后类似的宋代杜诗注辑考成果还比较罕见。近10 余年来,莫砺锋、蔡锦芳、郝润华、聂巧平等学者对宋代杜诗注家在周采泉《杜集书录》、郑庆笃等《杜集书目提要》工作基础上又有较深入的研究。不过,由于宋代杜诗注家甚众,可开垦的地域还很广阔。近年来,伴随着文学经典再次回归主流视野,杜诗接受史及杜甫研究史之研究渐趋热门,但对历代杜甫研究著述还缺少全面、细致、深入的清理。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