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朱熹《孟子集注》所反映的哲学思想

朱熹《孟子集注》所反映的哲学思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朱熹《孟子集注》并非照着孟子讲,而系对孟子思想的诠释、发挥,贯穿着朱熹在心性观上的心学立场和心学表述,是一极具朱学特色的"心学"文献。牟宗三先生认为《孟子集注》是以告子、荀子理在心外,以认知心向外穷理解孟子"尽心知性"等心性思想,实是对朱熹的误解、曲解。 更多还原
【关键词】 朱熹; 《孟子集注》; 心学;
引言:

【引言】《孟子集注》是朱熹表达自己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近人对此进行系统研究而影响很大的是牟宗三先生。他在《心体与性体》第3 册中有一大章专门对此进行阐述。据他的看法,贯注于《孟子集注》之思想是“心外求理”之告子、荀子一类思想; 心性观乃“心性情三分”,性在心外,“心”为认知心之“理学”思想。其“尽心知性知天”乃“认知”地“尽”和“知”。这些也是当今流行的看法。但实际上,《孟子集注》不仅忠实地阐释了孟子心学思想,且创造性地加以诠释、发挥,很能表明朱熹在心性观上所持心学思想的特点。牟先生的看法是难于成立的。下面分五节予以论逑。

作者:
金春峰
作者单位:
北京什刹海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