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生计、文学与政治:被消费的身体

生计、文学与政治:被消费的身体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民国北平的近代化进程步履蹒跚,这种无奈的身姿也映射在作为"苦力"的人力车夫的身躯内外。整日奔跑,可能暴毙在途,这种最直接对身体的消费还得不时面对军警等强势群体的欺凌。因应"五四"新文化运动平等、自由的理念,人力车夫的身体在成为高呼"劳工神圣"的五四文人创作与臆想对象的同时,也被有着同情心的文人尴尬地消费着。因为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政治集团也合力将人力车夫的身体推向了肉搏的前台,从而使之在行业公会内部、政府与党部等北平多种政治力量的博弈场中昙花一现式地粉墨登场。作为边际和被消费的群体,人力车夫的身体也就成为生计、文学、政治和艺术的演练场。
【关键词】 北平; 人力车夫; 消费; 身体; 苦力;
引言:

【引言】历史悠久的城市如一部老书,从边角到内容都被时间灌注了重量。对于老旧北京,或许只有“北京乎”三个字的慨叹才能担负得起这份重量。① 其实,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是一个客体,同时也是一个主体,有她自己的“肌理、脉搏、呼吸与生命”。② 现代主义鼻祖波德莱尔笔下的巴黎如此,唯美主义者王尔德笔下的伦敦也如此。因着对电车( 当当车) 和市井的情愫,张爱玲将之存生的大上海的脉搏描述成电车的“当当”声和纷繁的菜市货声。③ 虽然也不乏噹噹车,民国北平的脉搏则是跳动在无数“祥子”—人力车夫的身体里。这些终日奔跑在京师大街小巷,用双脚串联起家家户户日常生活,又挣扎在诸多社会场所和现代化进程中的苦力,除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举着“劳工神圣”的口号谱写文艺赞歌之外,几乎被忽略在民国纷乱的历史尘埃中,其赖以为生的“身体”更是渐行渐远。

作者:
孔雪;岳永逸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