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汉宋之间医患关系衍论—兼论罗伊·波特等人的医患关系价值观

汉宋之间医患关系衍论—兼论罗伊·波特等人的医患关系价值观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传统医患关系模式已经引起现代医学界的重新关注。古人面对疾病时可能选择医人,也可能选择寺观、巫觋,或者自救,或者以命定论为指导游离于医患关系之外。上层社会有普遍的试医、择医现象,患者及其家属掌控着医疗主动,下层民众则无法做到。所以,世俗医人与患者的关系只是医疗关系圈子的一部分而已,医人并不承担效率医疗的重任。医者面对市场竞争和患者的主动形成了重视个体疗效、注重技术保密的特点,而且秉承"医者意也"的思想,强调医者个人的决断,对医人个体素质提出了极高要求,对于规模化培养医人、医药分工则缺乏热心。从理论、技术、人员等各方面来说传统医学并没有效率医疗的思想和准备。汉宋之间中国就已经出现许多类似医院的组织,医疗空间也比较多样,但是,并未催生出"医院模式"。中国传统医患关系可以比喻为农业社会"手工制品",个体精致,效率不足,而现代医患关系是工业时代的"工业化产品",回答前者能否对后者改良提供帮助的问题必须考量其历史根基。
【关键词】 医患关系; 汉宋之间; 择医; 个体疗效; 效率医疗;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西中古医疗史比较研究”(09SZZD01)
引言:

【引言】目前医疗领域内对于医患关系的抨击不绝于耳,批评者认为目前的体系中医疗机构处于绝对优势和主动地位,以致于当医德、制度、司法出现瑕疵的时候,多数后果由患者承受,患者始终处于被动不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古代那种医患制衡、甚至患者居于主动地位的医患关系、辨证施治的诊疗模式就引起了很多的关注,有人设想是否可以借助传统医学医患关系模式来改良现代医患关系,罗伊·波特( Roy Porter) 在《剑桥医学史》序言中说: “从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对西方医学的批评声音也日渐增强,并以某种方式谴责西方医学体系太技术化取向、太非人格化、太体制化……谴责它考虑更多的是医学职业的发展而不是病人的利益。

作者:
于赓哲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