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 “分权计划经济”时期的普通教育发展:经济史的再考察

“分权计划经济”时期的普通教育发展:经济史的再考察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1956 - 1978 年中国普通教育发展异常迅速这一现象与现有文献既有结论存在相当的不同,通过检验发现,人口结构变迁和教育机构扩展等供给方面备选解释不能够成为这次教育异乎寻常发展的原因,需求视角的解释应该引起关注。通过一个需求视角理论模型推演发现,中国计划经济存在的两个独特性特征: 分权和平均主义,可以从教育需求层面上强化居民家庭教育投资激励,进而推动中国普通教育的迅速发展。理论推演基础上使用统计资料、地方志和企业志等经济史材料进行的类实证检验,以“分权计划经济”时期地方官员数量、地方政府投资与企业招工、平均主义思潮为脉络,进一步验证了理论演绎过程逻辑链条的重要环节。结果证实,是中国计划经济的独特性特征引发了这一时期的普通教育扩展,这一结论对计划经济研究和普通教育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分权计划经济”; 平均主义; 普通教育发展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12YJC790159)
引言:

【引言】2009 年9 月28 日,李玲教授在《第一财经日报》撰文称,“中国经济奇迹”的一部分答案,可能还要到前30 年留下的遗产里去找,这些遗产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新中国前30 年奠定的人力资本基础。新中国教育发展数据显示, 1956 -1978 年中国教育经历了一次异乎寻常的普通( 中小学) 教育扩展,尤其“文化大革命”中后期表现相当明显,①这似乎与现有文献既有结论存在相当大的不同( 如蔡昉、都阳, 2003) ,却与李玲的结论不谋而合。中国普通教育发展主要集中在1956 -1978 年这一段,而根据本文的研究,从1956 年中共八大开始中国计划经济表现出与苏联计划经济许多迥然不同的特征,这些中国计划经济的独特特征与中国普通教育的迅速发展是否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根据费正清的观点,“把一个局部的问题研究得切实彻底,以后举一而反三,对旁的问题就有独具只眼的看法了”。② 我们试图以一斑而窥全豹,从普通教育发展问题的解读来深入剖析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经济特征。

作者:
时磊 杨德才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