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银行股对准备金率调整的市场反应—对银行是否承担准备金税的回答

银行股对准备金率调整的市场反应—对银行是否承担准备金税的回答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利用事件研究法,采用浮动窗口,将商业银行分为大型和中小型两大类,研究了金融危机后这两类银行股票收益率对准备金率调整的市场反应,并检验了预期的作用、准备金率上调与下调的不对称性反应,据此判断银行是否承担了准备金税。研究表明:两类银行股票收益率的市场反应是显著的,商业银行承担了准备金税,而且大型商业银行更为显著;不仅如此,市场还能提前预期到准备金率调整政策,上调政策对银行的影响大于下调政策。
【关键词】 银行股; 准备金率; 市场反应; 准备金税;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03023);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L12DJY06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DUT13RW309)
引言:

【引言】近年来,我国开始频繁使用准备金率工具对冲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动荡对中国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在2008年7月到2011年12月期间,共调整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6次,调整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4次,其调整频率之高,累计幅度之大,世界罕见①。一般来说,由于货币当局对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不支付利息或者只支付很低的利息,所以法定准备金可以看做是对金融机构的一种潜在的税收。理论上,这种“准备金税”的高低会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创造活动,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收益。在我国,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民币理财产品业务、委托贷款业务、短期外债业务、结构性存款业务、信用卡业务等的迅速发展和壮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业银行在积极规避准备金税。那么,在近年来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中,我国的商业银行是否规避了准备金税?对准备金税的规避又通过怎样的方式影响了货币政策效果?这成为在货币当局频繁使用准备金工具的前提下,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作者:
任曙明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