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世界宗教研究杂志 > 清真寺文化场域的资本转换及其对策思考

清真寺文化场域的资本转换及其对策思考

世界宗教研究杂志
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清真寺文化场域以其独有的话语系统、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等动员并动用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为社会提供了一系列社会资本,形成清真寺场域资本转换模式,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影响力,并导致清真寺功能发生了衍变;对清真寺基本、衍生及变异等功能做评估,旨在深入思考全球治理中的"伊斯兰因素",并回应"伊斯兰与全球化"这一重大现实命题;中国清真寺在其发展中积累了"爱国爱教"与"以寺养寺"等经验,在"政教分离"原则下形成了中国清真寺基本发展模式。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特提出中国清真寺发展观,建议在寺管会管理框架下采用"功能分层管理",推进我国清真寺管理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 伊斯兰教; 清真寺; 文化场域; 社会资本; 宗教与全球;
【基金】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GJW021);2008年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8JZD0039);2009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9BZX005);上海市重点学科(B702);上海外国语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等前期成果之一
引言:

【引言】作为“伊斯兰文明的物质书写符号”的清真寺,既表现为《古兰经》、圣训等系统阐释,还表现为其在创造伊斯兰物质、精神、制度乃至心理等文化的实践中所发挥的重要建构作用,更表现为清真寺在伊斯兰文明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扮演了文化符号与传播媒介的双重角色: 在穆斯林由游牧-→定居-→寺市并存-→伊斯兰城市-→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文化圈-→全球穆斯林教缘共同体的形成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功不可没。对此,美国著名阿拉伯-伊斯兰问题专家希提曾以“伊斯兰同心圆”来比拟散落于世界各地的清真寺“奇观”,并认为“要想举例说明穆斯林与其邻居之间的文化交流,恐怕再没有比清真寺更明白的例证了

作者:
马丽蓉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阿拉伯世界研究》;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