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心理发展与教育 > 创伤暴露程度对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 复原力的调节作用简

创伤暴露程度对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 复原力的调节作用简

心理发展与教育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采用创伤暴露程度调查表、复原力量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调查了汶川地震1 年后的773 名中学生,考察了其复原力在创伤暴露程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地震1 年后,中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较低,其中男生的水平低于女生,初一学生的水平相对低于初二、高一和高三学生; 创伤暴露程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各维度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复原力在创伤暴露程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回避性症状与警觉性增高症状的影响上发生负向调节作用,在创伤暴露程度对闯入性症状的影响上不起调节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创伤暴露程度;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复原力;调节作用
引言:

【引言】创伤性事件对人的心理具有重大的消极作用,容易导致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 Tracy,Norris,&Galea,2011) ,其中,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 是创伤后个体最常出现的心理问题( Copeland,Keeler,Angold,& Costello,2007; 爦ahin,Batgün,& Ylmaz,2007) ,主要包括闯入性症状、回避性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等三个方面(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00 ) 。例如,Ghazali,Elklit,Yaman 和Ahmad( 2013) 对216 名暴露于2004 年东南亚海啸的青少年进行研究发现,PTSD 最严重的青少年占8. 3%,中等程度的占39. 8%,较轻的占42. 1%; Bal( 2008) 对293 名经历1999 年土耳其地震的青少年调查发现,PTSD 发生率为56%。甚至有研究发现,创伤后的个体,在随后的十年之内仍具有PTSD 症状( Soo et al. 2011) 。

作者:
戴艳;雷鸣;周宵等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