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河北学刊杂志 > 心性之学与意义世界

心性之学与意义世界

河北学刊杂志
Hebei Academic Journ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陈来认为,宋明理学之所以成为理学,全在于它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话语体系。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一话语体系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总结和提炼中国学术思想话语体系的构型特性。杨国荣认为,对心性和体性的关注,构成了理学的重要特点。心性之学分别从人自身的存在和人与对象关系的维度展开了对意义的追寻。向世陵认为,宋代理学所创造的"成性"说奠定了理学的本体范畴,是儒学复兴的最重要理论标志;宋代理学本体论的创立使儒学在理论上真正获得了新生。孔令宏认为,宋明理学对道家、道教的吸收,丰富了儒学的体用合一论和功夫境界论,提升了儒学的哲理思辨水平,充实了儒家的思想体系,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关键词】 宋明理学; 新儒学; 心性之学; 纳道入儒;
引言:

【引言】对心体与性体的关注, 构成了理学的重要特点。心性作为哲学问题, 并非始于宋明, 但在这一时期,心性问题被提到了相当突出的地位。从哲学的层面看, 心性问题涉及多重理论维度; 理学的不同阐释者对心体与性体也各有侧重。从总体上看, 较之对天道的形上追问, 心性之学更多地指向人自身的存在。以心性为关注之点, 理学既从内在的层面反思人的实然形态(人是什么? )及应然形态(人应当成为什么? )并从人与对象的关系维度考察和理解世界, 二者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对意义的追寻。

作者:
杨国荣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上海200062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