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国际新闻界 > 新闻监督与生存境遇—1946-1949中国“打报”事件探析

新闻监督与生存境遇—1946-1949中国“打报”事件探析

国际新闻界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1946至1949年,中国报界发生了一连串以民营报馆及其报人为主要侵害对象的"打报"事件。本文以《前线日报》等大报报道的事件为研究样本,分析打报事件的时间和地域分布,打报者身份和手段,报馆、报界和官方的反应,报纸被打的内在原因等,由此探讨在这一时期报纸实施新闻监督所引发的与政府和民间群体的紧张关系以及报纸和报人艰难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 “打报”; 民营报纸; 新闻监督; 生存境遇;
引言:

【引言】自1946年开始, 一场以捣毁民营报馆和殴打报人为主要手段的暴力事件席卷中国报业,时称“打报”或“打报馆”"打报是因为当事人对报纸的新闻监督心怀不满而采取的极端行为"这种情形在抗战以前, 抗战时期绝少发生; 但在胜利以后, 却风盛云涌, 俨然成了风气"”(王公亮, 194 8) 从194 6 年至19 49 年, “打风”历经三年, 其时间跨度之长!发生频率之高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都是少见的"这一连串的暴力事件对报馆和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使饱受经济困扰的中国报业雪上加霜"

作者:
李时新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