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甘肃社会科学杂志 > 文化与学术:异邦的新声及启示—“汉译俄罗斯学术丛书”总序

文化与学术:异邦的新声及启示—“汉译俄罗斯学术丛书”总序

甘肃社会科学杂志
Gansu Social Scienc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中国学术界对俄苏文化怀有复杂的感情 ;当前俄罗斯文化对中国影响力相对减弱有其必然性。但俄罗斯仍有其它西方国家不能替代的独特文化传统和学术精神 ,应成为中国重新建构文化理论体系和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参照系。作者结合对将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三部汉译俄罗斯文化学著作的特点的分析 ,认为其所体现出的“问题意识”、“关联意识”、“多元意识”、“创化意识”和“自省意识”等学术精神 ,可以作为中国学者的借鉴。 更多还原
【关键词】 俄罗斯; 文化; 学术精神;
引言:

【引言】对于俄罗斯文化与学术, 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化界和学术界, 怀有一种特殊、复杂而矛盾的感情。近百年来, 俄苏文化作为“ 异邦”的“ 新声”, 不仅直接地、强烈地影响过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信仰, 影响过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倾向, 而且间接地但却同样深刻地影响过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 甚至影响过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中国人从中汲取的巨大教益和吸取的深刻教训同样的刻骨铭心, 对俄罗斯文化的深厚情感与某种“ 谨慎” 心理同时并存。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人在对自身进行反思的时候, 也对包括俄苏在内的外来文化思想在中国的作用进行了反思, 由此得出的结论和产生的情感可以说异常复杂。虽然, 人们不会简单地把自己走过的弯路归于某种外来文化, 但不同领域的人们在检讨曾经照搬苏联模式带来的严重后果的时候, 却有着不可名状的矛盾心理情绪, 在客观上将“ 面向世界”的视线主要转向了欧美, 俄苏文化一度自觉不自觉地被淡漠或者淡化。苏联的解体加剧了这种现象。诚然, 这可以从正面理解为由“ 独尊” 一种外来文化向容纳“ 多元” 文化的正常转变,而且在此其间仍然有不少俄罗斯的哲学、宗教学、美学、文学艺术、心理学等等方面著作的译介, 俄罗斯汉学家的成就也令中国学者钦佩; 但是, 毋须讳言, 与西方文化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情景相比, 俄罗斯文化思想的整体影响力明显减弱。指出这一现象, 并不是要恢复俄罗斯文化在中国昔日的“ 辉煌”地位, 而是认为, 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俄罗斯文化, 仍然应该成为欧美等西方文化之外的另一重要参照体系。优秀的文化是可以超越时空局限的, 它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在重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理论体系和价值系统的过程中, 多一种参照就多一种借鉴, 多一种视觉, 多一种思维方式。

作者:
程金城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中文系 甘肃兰州730000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