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福建永泰晚白垩世石帽山群火山岩的古地磁结果及其意义

福建永泰晚白垩世石帽山群火山岩的古地磁结果及其意义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Scientia Sinica Terra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福建永泰晚白垩世石帽山群由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组成.对石帽山群凤际-二楼-云山剖面的岩石磁学研究显示,样品中磁性矿物为假单畴-多畴的磁铁矿和赤铁矿.通过系统热退磁实验,19个采样点共383块样品获得了稳定特征剩磁分量,得到剖面的古地磁极位置为83.1°N,152.6°E(N=19,A95=3.9°),散度SB为9.0.剖面采样点的虚地磁极(VGP)呈Fisher分布、散度SB与白垩纪正极性超时(CNS)纬度散度关系的理论值在95%置信水平上一致,表明剖面所得古地磁极已消除了地磁场长期变的影响.该古地磁极与欧亚大陆90Ma古地磁参考极比较,二者在95%置信水平上一致,不支持白垩纪以来华南块体与欧亚大陆在纬向上存在明显的南向运动.此外,文中还讨论了CNS期间地磁场长期变特征.
【关键词】 华南块体; 晚白垩世; 火山岩; 地磁场长期变; 古地磁极;
引言:

【引言】华南块体位于欧亚大陆东南缘, 是中国大地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南与华北块体晚二叠世时在大别苏鲁地区先发生碰撞, 经过自东向西的缝合对接, 于晚侏罗世之前拼合成整体[(图1(a)). 随着古亚洲洋和鄂霍次克海的闭合, 它们在早白垩世前与欧亚大陆主体连接成一体. 然而, 华南块体是否曾在白垩纪发生南向运动仍存在争议. Morinaga和Liu对华南东部的浙江、福建和广东地区白垩纪红层的研究, Zhu 等对湖南麻阳和沅凌盆地红层的研究都认为块体没有发生纬向相对运动. Enkin等对华南西部四川盆地飞仙关地区白垩纪红层的研究则发现华南块体在晚白垩世曾存在显著南向运动. 此外, 湖北宜昌、湖南衡阳及江西吉水等地区晚白垩世红层的古地磁研究结果, 也显示了其古纬度显著低于同时期欧亚大陆的期望古纬度

作者:
黄晟;潘永信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