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海侵事件的证据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海侵事件的证据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Scientia Sinica Terra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系统剖析了不同层位、不同岩性煤系气源岩饱和烃与芳烃的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源岩沉积时曾受到明显海侵事件的作用,对其源岩的生源输入与沉积环境均有较大的影响.分子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气源岩中正构烷烃存在明显的双峰态分布特征,菌、藻类生源化合物丰富,在全烃色谱图中即可辨别这些化合物的存在,反映出低等生源输入量较大;Pr/Ph比值较低,主要分布范围为0.33~0.86,平均仅0.60,与沼泽相煤系烃源岩中Pr/Ph值常大于2.0的特征完全不同,具有海相或盐湖相烃源岩的分布特点;气源岩中β-,γ-胡萝卜烷及其降解系列十分发育,在全烃色谱图中即可辨认出其存在,反映出水体的还原性较强;气源岩中甲基甾烷与甲藻甾烷十分发育、含量丰富,芳烃馏分中含硫芳烃相对丰度较高,"三芴"系列组成既不同于典型的盐湖相源岩,也与常规的沼泽相源岩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气源岩曾受到海侵作用的影响.
【关键词】 气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海侵事件; 上三叠统; 四川盆地;
引言:

【引言】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最具生烃潜力的煤系源岩之一, 形成于晚三叠世四川盆地由海相克拉通盆地向陆相盆地转变的过渡时期.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除底部须一段为海相沉积(有化石证据)以外, 其他各段皆属陆相沉积, 即须三、五段为湖相, 须二、四、六段属三角洲成因. 然而, 近期沉积学的研究发现,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不仅须一段为海相, 须二至须六段也皆为浅海相, 属潮汐作用产物 事实上, 海侵事件的作用不仅在沉积学上有显著的特征表现, 在烃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方面也展现出了其独特性.

作者:
张敏
作者单位:
长江大学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