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南京社会科学杂志 > 社会与国家关系在当代中国的互构—社会建设的一种新视野

社会与国家关系在当代中国的互构—社会建设的一种新视野

南京社会科学杂志
Social Sciences in Nanjing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在社会与国家关系中的"社会"是一种利益共同体,既包括狭义的社会,又包括市场,"国家"则是对社会作出政治安排的权力系统,社会与国家两者之间具有互构的法理机制和解释机制。本文分别对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的法理机制和解释机制的变化和新情况做了分析。如果要实现"权"归于国家,就必须确保"利"归于社会。制度性行动与非制度性行动的互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原有的制度性行动规则面临挑战。社会建设可以从更加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更加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两个方面调节社会与国家关系。 更多还原
【关键词】 社会; 国家; 法理机制; 解释机制; 社会建设;
引言:

【引言】在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 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我国社会学关于社会转型研究的重大议题, 如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与极化现象, 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政治民主化和社会法制化, 组织变革与单位制演变, 社会信任危机与社会资本流失, 社区重建, 城市化与非农化, 农村民主选举和村民自治, 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社会弱势群体的制度性保障, 等等, 无不涉及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显然, 社会转型本身就是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的调整和转变过程。这一过程, 在社会互构论看来, 就是一种“ 社会型塑国家、国家也型塑社会”的两者交互建塑过程。正是这一过程, 既更新、构建了社会, 也更新、构建了国家。这样的过程, 在我们看来, 既是社会建设—— 广义的和狭义的社会建设—— 的过程, 也是社会建设发挥自己调节作用的过程。

作者:
郑杭生;杨敏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