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目前我国耕地利用呈现两个极端:一个是粗放式经营,生产要素投入严重不足,致使耕地低效利用,有的甚至闲置浪费;另一个是掠夺式经营,重用轻养,使得耕地负荷过重,耕地生态环境恶化。上述问题的重要根源是耕地利用存在外部性,正外部性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补偿,负外部性没有受到有效约束和遏制,因此,我国耕地利用普遍存在市场失灵现象。在现行制度体系下,农户的耕地利用行为以追求耕地经济利益为目标,忽视耕地损失、浪费、非农转移造成的社会和生态机会成本,以及对后代人生存、发展危害的成本,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质量退化和污染,对我国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客观地评价耕地利用的生态价值,揭示耕地利用的生态外部性大小,针对性地建立耕地生态外部性补偿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农户自觉地、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耕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循环经济方向发展,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