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资源科学 > 基于双边界二分式CVM法的耕地生态价值评价—以重庆市为例

基于双边界二分式CVM法的耕地生态价值评价—以重庆市为例

资源科学
Resources Scienc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评价耕地生态价值有利于了解耕地生态外部性大小,为政府制订合理的耕地补偿政策提供依据,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以重庆市为例,采用双边界二分式CVM法的Logistic模型,从城镇居民的支付意愿和农民的受偿意愿两个角度评价耕地生态价值。研究结果显示:①按5%的折现率计算,在WTP和WTA法下重庆耕地生态总价值分别为876亿元和2132亿元;②耕地资源具有重大的生态价值;③城镇总体支付意愿和农民总体受偿意愿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情况下政府应采取农业补贴等形式解决耕地生态外部性问题。
【关键词】 双边界二分式; 条件价值法; 耕地生态价值评价; Logistic模型; 重庆市;
【基金】 国家哲社一般规划项目:“中国企业环境责任信息披露制度研究”(编号:10XGL001);国家哲社一般规划项目"西部地区耕地利用绩效评价与补偿机制研究"(编号:12BJY087);教育部一般规划项目:“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耕地价值评估与使用权流转研究”(编号:09YJA79016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非粮食主产区粮食直补政策绩效评价与补贴标准研究——以重庆为例”(编号:SWU1209358)
引言:

【引言】目前我国耕地利用呈现两个极端:一个是粗放式经营,生产要素投入严重不足,致使耕地低效利用,有的甚至闲置浪费;另一个是掠夺式经营,重用轻养,使得耕地负荷过重,耕地生态环境恶化。上述问题的重要根源是耕地利用存在外部性,正外部性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补偿,负外部性没有受到有效约束和遏制,因此,我国耕地利用普遍存在市场失灵现象。在现行制度体系下,农户的耕地利用行为以追求耕地经济利益为目标,忽视耕地损失、浪费、非农转移造成的社会和生态机会成本,以及对后代人生存、发展危害的成本,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质量退化和污染,对我国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客观地评价耕地利用的生态价值,揭示耕地利用的生态外部性大小,针对性地建立耕地生态外部性补偿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农户自觉地、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耕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循环经济方向发展,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

作者:
唐建;沈田华;彭珏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农村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