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资源科学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朱鹮栖息地质量综合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朱鹮栖息地质量综合评价

资源科学
Resources Scienc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在以往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栖息地、食物和人为干扰三个角度选择了与朱鹮栖息地质量密切相关的12个主要环境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分别是营巣树种、营巢树高度、夜栖树种、夜栖树高度、水田面积、湿地面积、海拔高度、食物丰富度、湿地水质、旅游活动、农药使用和生产活动。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12个影响因子进行两两比较并赋予权重和分值以建立朱鹮栖息地质量评估体系,根据各个评价指标的得分总和将栖息地分为最适宜、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和极不适宜五个等级。以朱鹮新扩散区内的城固孙坪和再引入区的宁陕寨沟野化放飞区为实例,应用这个评价体系对两处栖息地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孙坪是朱鹮的适宜栖息地,但农药使用和生产活动对朱鹮的生存是潜在威胁;寨沟朱鹮野化放飞区适宜朱鹮生存,但是所面临的问题是觅食地的单一和越冬期食物的缺乏。
【关键词】 朱鹮; 栖息地质量; 评价; 层次分析法;
【基金】 陕西省科学院重大项目(编号:2009K—05);中央高校科研经费项目(编号:GK2061001);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0JQ3003)
引言:

【引言】朱鹮(Nipponia nippon)是全球濒危鸟类,自1981年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以来,经过30年的保护,我国朱鹮的种群数量已经达到1617只。关于朱鹮在过去30年的研究成果显著,其中关于朱鹮的繁殖行为、越冬行为和栖息地选择如巢址选择、夜宿地选择和觅食地选择等方面都有较多研究[2] 。随着朱鹮种群的增加,朱鹮逐渐向洋县周围的地区扩散,2007年以来在陕西宁陕寨沟进行了朱鹮的再引入工作,朱鹮在再引入区已经繁殖成功。但是关于朱鹮的扩散和栖息地保护以及栖息地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则比较少

作者:
赵洪峰;罗磊;候玉宝;付志超;谢辉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城固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站;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