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地震中破坏和倒塌较严重的结构之一。由于缺少“二道防线”,《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的设计理念是将框架结构引导到“强柱弱梁”上,要求柱不出现塑性铰,梁首先出铰,使结构能够具有较好的弹塑性变形能力,在地震中消耗能量,达到大震不倒的目的。但由于地震作用的不确性以及结构设计中的诸多因素,这个设计理念很难在实际工程中得以实现,多数框架结构的破坏和倒塌均表现为“薄弱层”破坏模式,即底层柱上下端出现塑性铰。因此,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倒塌成为了结构工程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柔性结构,在多遇地震设计时往往会遇到变形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此时许多设计单位希望通过增加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来提高结构的变形能力,但却带来了另一个问题: 抗震墙布置少了,墙体抗震不满足要求; 墙体布置多了,就成为另一种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增加建造成本。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