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浙江社会科学杂志 > 历史的“虚无化”和文明的“非理性”—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边缘性论之一

历史的“虚无化”和文明的“非理性”—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边缘性论之一

浙江社会科学杂志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存在主义文学实际上是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进程中的一种世纪性思潮(现象),同时它又始终处于边缘性状态,所谓边缘性是由其"非理性的僭妄"所致。"非理性的僭妄"源于存在主义的怀疑精神和否定意识,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则是对主流文学"现代性"叙事原则——历史进化说和社会进步论的持疑和质询。从世纪初鲁迅的《野草》到世纪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历史的"虚无化"和文明的"非理性"成为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立场。这种不合"时"宜性使其只能处于边缘性地位,同时也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存在主义; 非理性的僭妄; 边缘性;
引言:

【引言】20世纪中国文学具有存在主义倾向已逐渐被学界所认知,¹ 在此基础上笔者以为存在主义实际上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世纪性思潮(现象)并对其进行了尝试性探询。º 完全可以说, 20世纪中国文学的“ 世界性”趋势必然导致作为现代西方文化之显学的存在主义成为中国文化、文学的“新”的价值生成点。另一方面, 当存在主义从西方语境中被抽取出来放置于中国的“ 现代性”语境后, 已实现了在对本土既有的话语资源整合基础上的东方化重构。问题也许在于, 由于20世纪中国的存在主义文学始终处于一种边缘性状态, 以至于人们忽视了其作为一种世纪性文学现象的存在。在此, 所谓边缘性在其本质上是由其“非理性的僭妄”所致, “非理性的僭妄”正是以下论述的话语前提。

作者:
杨经建;董外平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现代文学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