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经济转轨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转轨—转型”体,在农村减贫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伴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中国的贫困人口急剧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 1978 年的 2.5 亿人下降到 2009 年末的 1378 万人,贫困发生率从 32.9%下降到 1.4%。其中,一系列政策调整和改革措施以及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投资都对农民收入增长和减轻贫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新挑战,农村脱贫减贫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和各级政府通力合作。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各异,地区空间异质性使得传统的空间同质性假设不再适用于解释农业公共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及减贫之间的复杂关系。为了真实地反映实际,应摒弃传统空间同质性假设,而应从空间异质性的角度考察农村公共投资与农民收入及减贫之间的非线性空间联系。那么,作为一个关键的经济变量,农村公共投资的空间非均衡分布与贫困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存在怎样的联系?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空间依存性和非线性关系特征?如果存在,那么,农村公共投资的减贫效应又是如何实现的?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中国制定“十二五”期间提高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微观基础和科学依据。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