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济问题探索 > 西部地区个体经济的发展现状解析—基于1999-2009年区域经济面板数据

西部地区个体经济的发展现状解析—基于1999-2009年区域经济面板数据

经济问题探索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本文利用1999-2009年的西部地区区域经济面板数据,以个体经济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个体经济的基本情况,实证检验了个体经济活跃程度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个体经济越活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越高。本文研究结果在个体经济发展是否有益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这一重要问题上提供了实证依据,在扭转地方政府对个体经济的偏见,加大对西部地区个体经济的扶持力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个体经济; 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政策;
【基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赵昌文教授主持的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未来十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关键和重点问题研究”(10zd&024)的阶段性成果;四川大学“985工程”社会矛盾与社会管理研究创新基地和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四川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SC11B042)的支持
引言:

【引言】虽然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各地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却一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区域差异,区域间个体经济不同的活跃程度就是这种差异的重要表现之一。个体经济在西部地区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中东部的发达地区,在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比在东部地区更为重要的作用。迈克尔·波特等提出的创新增长理论认为,当经济处于不发达阶段时,由于缺少就业机会,大量的民众被迫自谋出路,从而使得个体经济在整个就业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在此情况下,个体经济发挥着繁荣经济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阶段之后,就业机会增多,同时规模效应使得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逐步被替代和边沿化,此时个体经济的比重开始下降,而其发展情况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呈现出负相关。当进入后工业时代,随着服务业这种对于微型企业吸纳能力高的产业的兴起,个体经济将开始其新一轮的增长。回顾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历程,它们的自雇就业率就经历了一个从高到低,再逐步回升的过程。

作者:
李昆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