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 > 道教与基督教的幸福观比较—以葛洪与奥古斯丁为例

道教与基督教的幸福观比较—以葛洪与奥古斯丁为例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中国道教虽然崇拜多神,但更强调以人为中心,从"我命在我不在天"出发,主张依靠人自身的努力来实现"得道成仙"的目标。基督教以对上帝的信仰为中心,从原罪论出发,强调上帝对人的拯救,把人的活动视为神的意志的体现,以荣耀上帝为人生的使命。本文通过对中国东晋道士葛洪与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的幸福观的比较研究,来呈现道教与基督教对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理想所表现出的自觉意识,并力图从一个侧面来展示中西宗教基本精神的异同。
【关键词】 道教; 基督教; 幸福观; 人与神;
引言:

【前言】幸福是人对生活境遇的一种体验与感受、一种追求与理想。道教从《道德经》的“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1]的思想出发,倡导顺应自然、清静自心、知足常乐地活着,引导人们以一种愉悦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道教所谓的幸福是什么呢?一方面,道教有着超越世俗的追求,要摆脱世俗生活对人的种种束缚,要解决人生的各种痛苦,以使人获得一种完满的幸福和自由;另一方面,道教从得道成仙的基本信仰出发,强调“福莫大于生”[2]!幸福不在于占有多少物质财富,拥有多少权力名声,而在于能够身体健康和心情愉悦地活着,永远地活下去,以至于长生不死。千百年来,道教以“知足常乐”相号召,把保重身体、快乐地活着放到了人生幸福的高度,其对生命的热爱形成了道教幸福观的鲜明特征。

作者:
孙亦平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南京大学宗教学系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