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济管理 >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基于动态内生性视角的经验证据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基于动态内生性视角的经验证据

经济管理
Economic Management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在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中,已有文献大都先验地把股权结构作为外生变量来处理,并认为二者之间是一种静态关系。本文以1999~2008年间沪、深两市50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控制住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后发现:(1)在静态分析框架下,第一大股东持股与绩效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但管理层持股与绩效之间无任何显著性关联;(2)在动态分析框架下,股权结构与绩效之间存在跨期动态作用的可能,不过证据比较微弱,它受绩效变量的影响。以上结论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股权结构; 公司绩效; 内生性;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经营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研究”(7047207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工业水污染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及利益补偿机制研究”(7090306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CSP框架的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形成机制及其治理机制研究”(10YJA630053)
引言:

【引言】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Berle & Means( 1932) ,在其经典著作《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他们认为现代公司最显著的特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了缓解因两权分离所带来的效率损失,委托人必须对代理人实施监督和激励,此时公司股权结构的配置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因为它可能会对公司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关系研究的雏形,但Berle & Means 对股权结构怎样影响绩效的研究并不深入。后来,股东结构理论的奠基者Jensen & Meckling( 1976) 进一步将股东划分为内部股东和外部股东两类,认为提高对企业有控制权的内部股东比例,能有效地产生管理激励,降低代理成本,从而可提高公司绩效。现在看来, Jensen & Meckling 所做的研究虽不能说很完美,不过作为开拓者,与Berle & Means 一样,他们的成果为近年来大量的实证研究提供着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证依据。

作者:
周翼翔
作者单位:
浙江树人大学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