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财经理论与实践 > 产权性质与IPO机会

产权性质与IPO机会

财经理论与实践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以2006~2009年期间的IPO申请为样本,研究产权性质与IPO机会的关系,发现产权性质对IPO机会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伴随着转型进程的推进和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在本世纪初基本完成,中国资本市场在2006年出现转折性变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股权融资不再有产权性质歧视。
【关键词】 经济转型; 产权性质; IPO机会;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CJL022、11BJL019);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11-12D71);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2011sk730zd);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项目
引言:

【引言】中国资本市场内生于中国经济转型之需,股票市场设立的初衷是为国企改革和解困服务,资本市场一直受到高度管制,IPO资格更是管制重点,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IPO遴选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国企优先”现象,政府在股权融资方面会照顾国有企业,“歧视”民营企业。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进程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在本世纪初基本完成。为顺利实现经济转型,民营企业应得到大力发展,这迫切需要资本市场等正规外部融资渠道的支持。在此背景下,国务院于2004年1月31日发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资本市场“国九条”),明确提出要完善证券发行上市核准制度,健全有利于各类优质企业平等利用资本市场的机制;2005年2月19日,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经济36条”),着重强调要“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公平竞争”,并进一步从政策上明确了非公有制企业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平等相待;随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深入推进了深化发行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要改革;2006年,新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开始实施;这些措施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在2006年出现了转折性变化[1]。资本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企业的产权性质是否不再影响IPO机会呢?

作者:
章铁生;林钟高;刘晓瑜
作者单位:
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