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财经理论与实践 > 民间借贷效应分析与地方政府监管途径选择—以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为例

民间借贷效应分析与地方政府监管途径选择—以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为例

财经理论与实践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中一种重要的资金力量。但是,2011年爆发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和温州"跑路事件"引发人们对民间借贷危机的担忧。民间借贷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有助于企业发展的同时,因缺乏有效的监管而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为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我国在继续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提下,应该建立"双向多头"式的地方政府监管机构,加强金融监管,成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机构等,严格从民间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两个环节把关,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促进民间借贷行为规范化。
【关键词】 民间借贷; 效应分析; 监管途径;
【基金】 湖南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11ZDA01)
引言:

【引言】民间借贷是指企业之间、个人之间、个人和企业之间发生的以生产性用途为主的资金拆借行为。其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是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重要渠道。温州的民间借贷市场一直很活跃,20世纪80年代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约200亿元,到2011 年则达到1100 亿元,增幅高达450%。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指出,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资金的年利率高达180%。温州民间借贷并非个例,据中信证券研究报告称,截至2011年全国的民间借贷市场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约占银行内贷款规模的10%~20%。如此规模的民间借贷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由于民间借贷行为长期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供需市场信息的不透明和非对称性,导致民间借贷市场的潜在风险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干预日益浮现,而利率双轨制的存在,使中小企业在利用民间资本的同时也潜伏着无法偿还高额利息的债务风险。此次温州事件,不仅凸显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现状,也敲响了政府对民间借贷市场监管的警钟,只有逐渐改变民间资本投资出路的单一现状,实现与中小企业融资难两者之间的平衡,并通过金融改革逐步实现民间借贷阳光化,方能使民间借贷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
刘少华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街道办事处;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