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当代经济科学 > 信用突变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模型研究—基于熵权物元可拓的分析

信用突变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模型研究—基于熵权物元可拓的分析

当代经济科学
Modern Economic Scienc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在信用平稳状态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主要依赖于模糊评估方法,但是在信用突变状态下,模糊评估方法存在着功能局限。对此,文章给出了基于信息熵与物元可拓理论的熵权物元可拓方法,构建了基于熵权物元可拓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模型,并进行了测度模型的实证分析。文章认为,基于熵权物元可拓的信用风险测度模型的优势在于,通过物元可拓理论与信息熵理论相融合的熵权物元可拓方法,使得信用突变状态下信用风险的测度结果具有较好的平滑性与客观性,提高了信用风险测度结果的精确度,很好地解决了信用突变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测度问题。
【关键词】 信用突变;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测度模型; 熵权物元可拓;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银保协作路径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C79005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追加)项目(项目批准号11D10827)
引言:

【引言】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将诱发借款企业的高风险博弈行为,从而引发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成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生成的潜在“隐患”。出于信用风险控制需要,商业银行实施“信贷配给”机制将成为信贷市场的“常态”,促使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对此,Stiglitz、Banerjee、Berger、Alian等学者试图通过引入中小银行方式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然而,Baltensperger 认为,引入中小银行仅仅是银行内部分工,无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事实上,信贷配给现象在农村金融市场同样存在,已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群体的快速发展。对此,顾海峰研究发现,引入担保机制可以提升中小企业的平均信用等级,从而加大商业银行的放款意愿,以此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作者:
顾海峰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