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世界经济研究 > 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集聚与平衡效应研究

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集聚与平衡效应研究

世界经济研究
World Economy Study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研究目的:为了实证考察中国自由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一体化,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方法:应用空间经济学理论模型研究自由贸易区的产业集聚进程和结果,并通过倍差法验证相关的研究结论。研究结果:小国先发模式的"CAFTA"改变了"核心-边缘"传统模式负效应,使区域内产业发展趋于平衡,"CAFTA"组建模式加速了成员国之间的产业间贸易。研究结论:通过自由竞争机制和成员国政策协调机制减少冲突、避免产业畸形,从而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关键词】 CAFTA; 产业集聚效应; 平衡效应; 空间经济学;
引言:

【引言】“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 年1 月1 日正式成立,这是在中国政府主导下达成的第一个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它标志着中国在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中主动承担国际社会责任。实际上自2002 年签订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Trans - PacificPartnership Agreement,TPP) 以来,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就变得愈加复杂,严重挑战着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①,为此,中国理智地选择了“10 + 6 框架”,积极推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发展,进而加速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②。美国经济学家Paul de Grauwe( 1997) 在深入研究欧盟一体化后发现,随着自由贸易区的深化发展,货币政策的统一,一体化进程中的相应风险和运作成本也必须充分考虑。他进一步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发展必然会促进各成员国产业集聚和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成员国的现实需求不对等,而且一体化深化的结果还将增加风险治理和协调成本。所以,随着“CAFTA”的深化,中国必将在“CAFTA”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区内公共产品的提供、贸易区问题和冲突的协调和解决都将由中国承担,而且中国还得全力消减深度一体化过程中成员国之间产业集聚与发展不平衡的风险,并担负相应的成本。因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索“CAFTA”深化发展中的产业集聚及平衡效应,以促进“CAFTA”顺利发展,快速走向高级一体化,并协助各成员国在一体化过程中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作者:
龙云安
作者单位:
西华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