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对外贸易结构对一国的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自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到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经济学家们从不同的视角为对外贸易结构及其效应问题提供了理论解释。对外贸易结构不仅取决于一国的自然资源禀赋,也反映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状况。自2001 年加入WTO 后,中国对外贸易额大幅增长,2009 年进出口总额达22 075. 4亿美元,是1980 年的110 倍,其中出口额与进口额分别为15 799. 3 亿美元和13 948. 3 亿美元。在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的比重从1980 年的50. 3% 下降到2008年的5. 45%,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从1980 年的49. 7% 上升到2008 年的94. 55%。在进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比重从1980 年的34. 8%下降到2008 年的32%,工业制成品从1980 年的65. 2% 上升到2008 年的68%①。按照一般规律,发达国家对外贸易以进口初级产品为主,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 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则以出口初级品为主,进口工业成品为主。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特征及变动趋势来看,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明显大于初级产品比重,而且二者的差距在不断拉大,尤其是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占有绝对份额。如果仅从经济发展的层面分析,一国对外贸易结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的状况,同时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也具有反作用。那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背景下,考察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及其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