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草地学报 > 黄土母质生土上4种豆科牧草根系生长特征的研究

黄土母质生土上4种豆科牧草根系生长特征的研究

草地学报
Acta Agrestia Sinica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根管土柱栽培方法,研究了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木樨(Melilotusofficinalis Desr.)、小冠花(Coronilla buxifolia Hance.)和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4种豆科牧草根系生长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豆科牧草根系各项指标的增长随生育期变化(时间构型)皆呈"S"型增长模型,可划分为缓增期、速增期和顶峰期,在一个生长季内,根系不存在衰老死亡生物量急剧减少的现象;4种豆科牧草根系垂直分布存在很大差异,根系生物量空间呈"T"型分布,其垂直递减率符合指数递减方程Y=A.e-bx;4种豆科牧草根冠生长模式分属于4类:根苗增长同步型(小冠花)、苗强持久增长型(草木樨)、根强持久增长型(苜蓿)和苗弱根弱增长型(红三叶草),豆科牧草根系峰值常出现在生育后期晚于冠层。本研究结果对建立黄土母质生土上牧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以及促进根苗系统的协调生长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黄土母质生土; 豆科牧草; 根系生物量; 根系分布; 根冠生长模式;
引言:

【引言】黄土高原沟壑区平沟造田、小流域治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表土剥离、土层混乱、生土位移形成典型的生土地,严重影响生产。豆科牧草作为优质的饲料植物资源同时具有强大的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功能,黄土母质生土上种植豆科牧草既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根系是地上部“叶光系统”的基础,其分化产生规律、空间构型分布及生长的基本特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根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的特点以及各自根系发育特性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而对其他豆科牧草根系研究则较少,尤其对同等条件下不同豆科牧草根系生长发育是否存在分异报道更少。本研究选择紫花苜蓿、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 Desr.)、小冠花(Coronilla buxifolia Hance.)和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4种人工草地主要草种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植物种对土壤养分需求存异,为避免土壤养分的影响,选用土壤理化性质本底值极低、处于黄土母质状态的生土土壤为试验基质,试图在极度缺乏基本营养的相同本底条件下,探讨在同一时间同一研究方法下根系生长的数量特征差异,弥补以往单一研究的不足,以期为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豆科牧草高产栽培、退化天然草地的恢复以及选择生态与生产效益俱佳的豆科牧草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
杜天庆;苗果园;郝建平;杨锦忠
作者单位:
山西农业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