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国畜牧兽医 > 非洲马瘟病毒VP7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非洲马瘟病毒VP7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中国畜牧兽医
China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为了获得具有天然活性的非洲马瘟病毒重组VP7蛋白,制备针对非洲马瘟VP7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建立快速抗体检测方法,本试验通过PCR扩增、胶回收纯化后经XbaⅠ和HindⅢ特异性酶切,将VP7基因克隆于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HTB,经PCR、酶切、测序鉴定后,成功构建了携带VP7基因的重组质粒pFastBacHTB-AHSV-VP7。该重组质粒转化含有杆状病毒穿梭载体的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抗生素、PCR筛选,获得转座的杆粒Bacmid-AHSV-VP7,并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再感染Sf9昆虫细胞,收获表达产物。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VP7重组蛋白得到表达,其分子质量大小约为45ku,且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关键词】 非洲马瘟病毒; VP7基因; 杆状病毒表达; 昆虫细胞;
引言:

【引言】非洲马瘟是由非洲马瘟病毒(African horsesickness virus,AHSV)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虫媒传染病,库蠓是其主要传播媒介。该病在临床上以发热、皮下结缔组织与肺水肿及内脏出血为特征,马对此病的易感性最高,病死率高达95%(Coetzer等,1994),中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由于本病属于虫媒病,其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多见于温热、潮湿季节,常呈地方性流行或暴发流行。本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大陆中部热带地区,并传播到南部非洲,有时也传播到北部非洲。近东与中东、西班牙(Mellor等,1990)、葡萄牙(Jorge等,2001)等非洲以外的国家也曾流行。在非洲国家,该病的防控主要以加强动物流动区划管理、接种多价弱毒疫苗和监测为主。

作者:
李富祥;杨仕标;艾军
作者单位: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