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黑龙江社会科学杂志 > 马克思哲学究竟有无本体论?—兼述一种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新理解

马克思哲学究竟有无本体论?—兼述一种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新理解

黑龙江社会科学杂志
Heilongjiang Social Scienc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学术界对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有两种大相径庭的观点:其一,认为马克思哲学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本体论借以立论的那种绝对化的思维方式,进而提出了理解现实的人和人与现实生活世界关系的新的世界观,对此有"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生存论转向"等观点;其二,认为本体论是一切哲学的根基与核心,马克思哲学并未超越"本体论",而是开创了本体论的新视阈,对此有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等观点。就后者而言,对马克思哲学在何种意义上建立起自我本体论存在着相互抵牾的认识,部分学者认为仅把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或核心界定为实践还不够,实践是一个过程,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实践过程本体论。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本体论;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实践本体论; 实践过程本体论;
引言:

【前言】亚里士多德把本体论界定为“第一哲学”,即认为本体论是研究变中之不变的实体性东西的学问。纵观哲学史,本体论一直是西方哲学学说中最基本的理论,形成哲学的中心,是一切哲学理论的基础、出发点和逻辑进展主线,构成哲学理论的元思想。巴门尼德的“存在”、柏拉图的“理念”、康德的“物自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设定都表征了以“本原”为出发点阐释世界的思想进路。在本体论思想展开中: 康德提出没有经过认识论反省的本体论是无效的; 海德格尔认为意义是存在本己的真理; 马克思哲学则以实践为基础从解决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哲学基本问题入手提出自我本体论。虽然传统本体论不断遭遇被拒斥的命运,但人们意识到哲学最终回避不了“本体论承诺”,这表明本体问题不能悬置,本体论解释可以与时俱进。

作者:
闫顺利;赵红伟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