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国学中的“革命”论及其当代反思

国学中的“革命”论及其当代反思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革命"一词,源出《尚书》和《易传》,与汤、武革命紧密相连。它有三个特点:一是臣民推翻君主;二是诉诸暴力手段;三是"诛无道",为民请命。"革命"作为维护"民本"、捍卫"民权"的一种手段,对君主专制下暴君暴政构成了一种威慑,具有积极、进步的法理意义。不过后来历朝历代的某些"革命",都走向了反面,这却是值得引以为戒的惨痛教训。衡量"革命"正义与否、合法与否的试金石是看其对人民是否有益。有益,这种"革命"就是值得赞赏肯定的;无益而有害,那么,这种"革命"就是值得警惕防范的"假革命"。
【关键词】 汤、武革命; 诛无道; 合法性; 教训;
【基金】 中央财政部项目“城市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2011YC2002)
引言:

【引言】“民为邦本”。当统治者残暴无道,欺压人民,逼得人民走投无路时,人民就有权利走向“诛无道”的“革命”。“革命”是“民本”思想在民不聊生情况下的特殊表现形态。“革命”一词,曾经是一个极为常见、极其动人的字眼。20世纪的中国乃至在世界上,曾涌现过无数的、各种各样的“革命”。我们有过“革命”的成功经验,也有过“革命”的惨痛教训。盘点一下“革命”的历史,剖析反思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革命、面对革命、从事革命或防范革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
祁志祥
作者单位:
上海政法学院国学研究所;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