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广义的“虚无主义”,起始于拉丁文,意为无或没有的。动词“虚无化”意指完全毁灭和归于无的过程。而虚无主义一词作为一个流行概念的来使用是出现在屠格涅夫的《父与子》中。虚无主义在19 世纪的欧洲曾成为一股强大的文化潮流。在这个时期的作家,像普希金、莱蒙托夫、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就出现了大量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从而感觉人生虚幻不定的一种“多余人”的形象,一般都表现出对世界的悲观、消极于颓废的情绪。在这里,虚无主义被用来揭示一种信仰丧失状态下的生存情态。一般意义上的虚无主义可以用中国百科大词典上的解释作为权威代表:“哲学上,虚无主义常指那些不加分析从而盲目否定人类文化遗产,以及否定民族文化,甚至否定一切的思想倾向、社会思潮的情况,它是种形而上学的,与唯物辨证法相对立的否定观。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