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 > 历史真实,或者政治正确—文献记载与文本解读的两种取向

历史真实,或者政治正确—文献记载与文本解读的两种取向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
Social Science Front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文章从文献记载中有关姜太公的年龄、妲己的传说、密须之鼓、阙巩之甲、泰伯与仲雍让国、西施的传说等个案出发,指出许多文献包括历史文献记载之人、事未必就是历史真实,而往往是基于政治正确的产物;同时,对于既有文本的解读,除了章句训诂之法而外,还有着基于政治正确原则而产生的溢价式阅读。在肯定忠实于历史真实的记载与解读方法及其成果的同时,不必否定与历史真实有距离但符合政治正确原则的方法与成果,因为它们作为相关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衍生物,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文化存在,这个新的文化存在的意义和影响有时甚至超出了它的母体,并且获得了其母体所不能承载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也是我们值得认真总结与继承的遗产。我们要做的不是在信古与疑古中作出简单的选择,而应该是将历史真实与政治正确做出梳理,让历史回归历史,把政治还给政治。
【关键词】 姜太公; 妲己; 历史真实; 文本; 先秦史;
引言:

【前言】韩非用这则故事来说明“ 先王之言, 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 有其所为大而世意之小者” º ,郢人之所为极小, 而燕国之所为极大, 这位燕相可谓是进行了一次创造性阅读。然而, 在今人的理解中, “郢书燕说” 一词更侧重在韩非子的“非书意也” 一语, 即比喻穿凿附会, 曲解原意。贬之为穿凿附会也罢, 誉之为积极阅读也好, 在文献的解读上, 这种有意无意的“ 溢价” 现象广泛存在, 这给后人理解典籍文献和相关的历史事实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不仅如此, 文献记载本身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存在着对历史事实或放大、或遮蔽、或顾左右而言他的现象, 读者尤其是学者们需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本着“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 的方法与态度, 知其所以然与所以不然, 才不至于让既有文献成为我们的“所知障”。本文试以平时阅读中积累的文献记载与释读为例, 讨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以及读者所当采取的态度。

作者:
俞志慧
作者单位:
绍兴文理学院中文系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