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 > 名实分离的传统秩序观:潜规则盛行的文化心理学基质

名实分离的传统秩序观:潜规则盛行的文化心理学基质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
Social Science Front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名实分离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常见秩序形态,它与传统秩序观的特征有关。在审美秩序优于逻辑秩序的基本状态下,对秩序正当性的标准体现出实质正当优于形式正当、动机优于程序的特征。对这种秩序观的实践,使得在社会层面上的名实分离不仅成为必然,而且成为必须,这也就是所谓的潜规则盛行。这种二元或多元秩序状态,同时又被其文化观念隐含地包容,进而维护着传统社会无须整合的和谐秩序。
【关键词】 名实分离; 秩序观; 潜规则; 文化心理学;
引言:

【前言】社会中是否存在“潜规则”, 与这一社会对理想秩序形态的定义有关, 因为往往只有违反了这一理想秩序观的行为和现象, 才会被认为是“潜规则”, 进而加以拒斥或批判。然而, 对于什么样的秩序是正当秩序的问题, 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标准。传统中国对秩序的基本预设与建构思路, 与现代社会的秩序观念和规则体系存在巨大差别。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和价值期待, 在漫长的岁月中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个体的行动策略, 进而奠定了这一社会的基本秩序形态。这种文化心理的某些因子, 无形中促成了社会中潜规则泛滥的现实。本文的论述将从中国思想传统中展现的秩序观入手,具体分析传统社会中的现实秩序形态, 揭示这一社会中名实分离的传统如何塑造了潜规则盛行的悠久文化心理根源。

作者:
汪新建;吕小康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