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证人保护制度构建之法律思考

证人保护制度构建之法律思考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Fudan Journal(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完善的证人保护机制是推行对抗制的刑事诉讼制度的基石。证人能否得到切实保护,不仅在于他们对国家社会秩序稳定的维护作出了多少贡献,更在于因其特殊身份所遭致的特殊风险需要国家的介入。现行的法律未能建构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造成许多刑事案件中没有证人的庭审现状,实有必要明确证人保护的对象和范围、保护机关以及保护程序等,并逐步扩大保护范围,强化对证人权利的救济。
【关键词】 证人保护; 对象和范围; 保护机关; 保护程序; 权利救济;
引言:

【引言】与此前纠问制有所不同, 1997 年的《刑事诉讼法》具有对抗制色彩, 突出了对被告人权利的维护, 并特别强调当庭对证人证言进行双方询问、质问。¹ 然而, 该法并未强调对证人权利的保护, 这在实践中使证人作证和出庭成为某种庭审策略。事实上, 如果被告相对强势, 则可能无人作证, 即使作证也很少有人愿意出庭作证, 而一旦证人出庭被辨明身份后, 极有可能遭到打击报复;º 如果被告相对弱势, 则检控机关可能获得证人证言。由于证人证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出现在法庭之内——一是通过证人亲自出庭来口头陈述证人证言; 二是通过公诉人、辩护人当庭宣读未到庭证人的书面证言»——而关于这两种形式出现的证人证言其法律效力相同。¼或是出于保护证人考虑, 或是出于免受质证考虑, 检控机关往往倾向于使用书面证人证言, 从而使对抗制转换为纠问制。可见, 缺少证人出庭将从正反两方面影响到被告人的权益, 无论是控方还是辩方均存在舞法弄权的条件和动力。

作者:
孙南申;彭岳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法学院; 南京大学法学院 上海200433; 南京210093;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