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再议金本位制和30年代大危机:起因、扩散和复苏

再议金本位制和30年代大危机:起因、扩散和复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Fudan Journal(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本文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角度出发,认为货币因素,尤其是"一战"后所恢复的已经不合时宜的国际黄金本位制,对于扣动大危机的直接爆发,以及其世界性的传导和扩散具有举足轻重的负面影响。金本位制、传统平价,以及预算平衡的理念是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之前人类经济思想积累中的宝贵遗产,路径依赖性政策抉择的代价是高昂的;同样地,30年代危机的走出也和对这些传统思想与政策的扬弃直接相连。虽然今天金本位制已经远离了我们,但在了解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表现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的潜在传导机制,以及不同的应对措施对于走出危机的作用等各个方面,30年代大危机都留给了我们大量值得反思的理论和经验。
【关键词】 金本位制; 30年代大危机; 起因、扩散和复苏;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2006JDXM063)的研究成果
引言:

【引言】黄金似乎注定是令人眩目的, 一直到今天它仍然有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强烈震撼力。然而受制于自身的特征和政策局限, 金本位制在经历了1870-1913 年的黄金年代后, 在一战期间被终止兑换和流出。虽然战后仍在几乎所有原先的金本位制国家得到了恢复, 但国际金本位制却已经丧失了得以维持的最重要基础——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和适度的经济交易总量, 因此反而在两次大战之间成了拖累各国经济的枷锁。尤其在1929-1933 年的大萧条时期, 它既是美国大萧条爆发的根本原因之一, 也是日后进一步促使危机加深并扩散到其他经济联系国的重要环节和纽带。本文就拟从这个角度出发, 以美国为重点讨论金本位制对引发大萧条的影响, 及其在大萧条持续、加深和扩散过程中的负面作用。

作者:
陆寒寅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上海200433;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