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少年时代茅盾就继承中国“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士”的传统, 深受维新派“ 以天下为己任”的民主主义的时代使命感、历史责任心的熏陶, 故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建构, 一开始就以政治观为核心, 制约着其他层面。1920年以前, 其政治观属革命民主主义性质。受十月革命影响, 1919 年尾开始学习马列主义, 逐渐建构起共产主义的政治观与无产阶级立场; 自觉肩负起革命责任; 参与创建共产党, 致力领导党的具体革命活动。通过独自主持《小说月报》改革, 领导文学研究会, 借此阵地与组织引领革命文学新潮流, 促进人民革命的发展。他说: “ 我的职业使我接近文学, 而我内心的趣味却接近社会运动。”¹ 茅盾把文学置于中国革命、社会发展与人民解放神圣事业的宏大格局中, 定位为: 以文学影响人生与人的思想觉醒, 使之更充分地发挥能动作用, 以期合集体之力, 推动社会的变革, 改变人民的命运。较之同代作家, 这不仅是茅盾的文学创作更具政治色彩的原因, 也是他的文学思潮观更具宏观性、自觉性和实践性的根本原因。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