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范围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70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访217例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脉管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组,切除至肠系膜下血管水平组以及肾血管水平组术后10月生存率分别为:98.6%,94.3%和100.0%。结论中低分化、淋巴脉管转移、特殊病理类型、以及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建议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其切除范围应至肾血管水平。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病理因素; 预后;
引言:

【引言】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方法,198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指出对有肌层浸润、特殊病理类型、宫颈受累以及分级为G2,G3者需行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或取样。但国际上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范围却不尽相同。我国不同地区对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指征及范围也大相径庭。本研究针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应文献,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切除范围,以及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意义。

作者:
赵玲;张家文
作者单位:
成都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