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 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宫颈癌的筛查方法研究

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宫颈癌的筛查方法研究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内蒙古少数民族聚居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适宜的筛查方法。方法2009年4月-8月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兴安盟、通辽三个地区的2958名年龄30~59岁的已婚妇女进行了宫颈癌筛查。取宫颈脱落细胞,做人乳头瘤病毒(HPV-HC2)检测;同时用醋酸着色及碘着色(VIA/VILI)肉眼观察的方法进行筛查。对HPV-HC2阳性或VIA/VILI肉眼观察异常或两者均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在可疑处取宫颈组织活检,必要时行颈管诊刮术(ECC);送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结果内蒙古鄂尔多斯、通辽、兴安盟三地区HPV总感染率为17.36%,中度及以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2)和宫颈癌的检出率为0.9%;应用HPV-HC2筛出阳性者最后确诊≥CIN2者27例,而用VIA/VILI仅确诊13例,漏诊14例。结论HPV检测结合醋酸、碘肉眼观察是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方法。在内蒙等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可尝试采用HPV检测进行初筛,对HPV阳性患者用VIA+VILI或者细胞学筛查的方法进行分流的筛查策略,降低漏诊率,也相对降低HPV阳性患者阴道镜的转诊率。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内蒙古地区; 宫颈癌筛查;
引言:

【引言】子宫颈癌是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49万新发病例和27万死亡病例,其中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内蒙古地区一直属于我国宫颈癌的高发区。我国70年代和90年代分别进行了两次死亡回顾调查,内蒙古地区的宫颈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4.4/10万和7.6/10万,并且地区分布不平衡,以鄂尔多斯为例,其两次标化死亡率分别高达28.92/10万和11.42/10万,令人堪忧。资料表明,99.7%的宫颈癌都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HPV检测应用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筛查。内蒙古自治区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合作,选择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通辽、兴安盟三个蒙古族人口占70%以上的蒙古族聚居区,采用HPV-HC2检测技术对上述地区妇女进行筛查,并与醋酸/碘实验肉眼法(VIA/VILI)筛查方法进行对照,探讨在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宫颈癌筛查手段的有效方法。

作者:
贾震;王少明;段仙芝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总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北京同仁医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